如今,国内LED显示屏行业的并购整合及洗牌不断加剧,业内“大者恒大”的市场格局进一步显现。与此同时,国内宏观经济疲软导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。
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,各个企业卯足马力降价。标准化LED显示屏成为降价的“排头兵”,但因同质化严重仍无法实现大幅赢利。一时间,创新型产品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,技术革新、渠道的差异化成为企业突出价格重围的制胜之道。
同质化严重,常规产品利润低
近年来,在政策的刺激下,LED显示屏行业高速发展,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,其产品种类、数量都有了极大的增长。随着生产力的大幅增强,加之一些企业前期盲目乐观地扩张,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在LED显示屏行业内显现。
特别是今年,由于社会经济增长放缓,整个大的市场环境发生改变,政府用屏量有所下降,很多亮化工程、户外显示工程急剧减少,产能过剩更加凸显。
一旦行业面临产能过剩,企业首先想到的就是降价促销。规模大的企业一旦降价,众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被迫“应战”,随即多米诺骨牌效应爆发,波及整个LED行业内的价格战不可避免地发生了。目前,行业内的降价产品多是普通LED显示屏,这导致企业的利润直接下滑。
2006-2008年,LED显示屏利润最高能达到30%-50%。但近两年,中端显示屏工程的利润最高保持在10%-15%。渠道商能够保持8%-10%,但有些5%的利润都没有。
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降低生产成本,LED显示屏行业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日益增多,产品外观、结构几乎一样,含金量低。不少企业缺乏创新,产品体现不出差异性,市场上同质化产品扎堆。
显示屏业之所以同质化严重,主要原因是显示屏产业的细分化程度高。LED显示屏厂商只需要从供应商那里采购控制系统、电路板、框架结构、配套设备等部分,然后组装即可。
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,同质化产品最后不得不以降价销售的方式处理掉。显然,一些企业陷入了产能过剩、同质化和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。
目前,降价及同质化最厉害的是常规的LED户外显示屏。对此,业内人士张强表示,常规及标准类产品连续三年都没有增长,市场20%-30%的增长都在批发市场或者异形屏和小间距产品上。
创意显示屏成新利润增长点
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主流产品一旦形成,同质化会日益突出,导致较成熟的常规产品市场进入“红海”竞争,价格竞争激烈,而创新型产品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不进则退,无论是技术、产品还是市场、经营模式都需要不断开拓创新。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,对各种个性及创意显示的需求也更加强烈,尤其是在以新生代为主场的市场里。LED创意显示屏由于独特的显示效果和差异化的表现形式,成为宣传推广以及文化创意展示的重要工具。
同时,近年来政府工程项目减少,商业地产工程显著增多。为提高商用地产项目、城市建筑综合体以及标志性建筑的附加值和商用价值,LED创意显示屏被广泛采用以达到吸引受众、提升价值的目的。于是,商用地产成为LED创意显示的新兴应用市场。
基于以上种种需要,展会上客户可以看到形状各异的LED显示屏。在城市里和各大体育赛场上,弧形、半弧形、菱形、球形等LED显示屏产品也纷纷崭露头角。
LED创意显示主要是通过对LED显示屏外观形状的改变或创意化的思维来进行LED显示屏的综合运用,结合建筑以及景观特色,将科技和艺术文化相结合,打造出最佳的视觉效果。
由于建筑以及景观的形态各不相同,LED创意显示在创意思维、团队组成、材料运用、结构设计、施工维护等方面与常规显示都不尽相同。
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、LED显示应用分会理事长关积珍曾表示:“我国LED异形屏技术不断提升,在某些方面领先于国际,国外市场销售看好,每年均有40亿元左右的出口销售额。”
即使如今LED异形屏相对于而言价格偏高,但是并不能够阻挡其前进的步伐。正所谓贵有其贵的理由,与常规产品有所区别,LED异形屏更多的是一种附加值的体现,智慧成果要远远大于物料成本,还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,这才是定制化产品的价值所在。有时客户的价值取向并不在于产品的价格,更注重的是产品本身给客户带来的超高价值回报。
屏企积极谋求差异化发展
在常规显示屏陷入价格冰点时,LED创意显示屏不失为企业的突围路径之一。除了产品外,LED显示屏企业相继利用现有资金实力及技术手段,挖掘客户新需求、创造新的应用模式、加快渠道拓展,进而拓展既有产品和技术体系的市场横向空间,形成自己差异化路径,打破同质化造成的低利润局面。
在技术上,不少LED屏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有效提升了高密度小间距产品与DLP、液晶拼接等技术的抗衡能力,推动了小间距LED屏向室内应用迈进。纵观2014年国内各大LED上市企业的业绩报告,可以发现,小间距LED已经成为拉动业绩的一支生力军。
总之,LED显示屏企业的目标是通过创新技术和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,从而获得利润。为此,企业必须坚持技术创新或模式创新,提高生产力和产品“含金量”,让产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,并借此塑造品牌形象。
来源:中国LED网